黑龙江省鸡西市推进“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 一表申请 一次办结 综合救助
时间:2025-08-14 14:57:32 来源: 作者: 点击:
本报记者 刘静静
一份救助清单整合50项政策,一个监测系统涵盖58项风险预警指标,一次申请即可享受多项救助,一个平台架起多部门实时转介桥梁……近年来,黑龙江省鸡西市民政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以“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小切口助推救助帮扶质效大提升,实现了社会救助从“多地、多窗、多次”到“一地、一窗、一次”的转变。这一改革举措入选了民政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鸡西市创新机制释放的改革红利是如何转化为困难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的?记者从当地民政部门的生动实践中、从民政服务对象满满的获得感中找到了答案。
多表合一、一窗联办
救助申请更便捷
“真的太方便了,我就跑了一次,低保就办妥了。”对于“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带来的便利,家住城子河区长青乡的张大爷深有感触。
76岁的张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他的老伴身患残疾、常年卧床。前不久,村干部帮他们申请了低保,将签好字的材料转交给了乡民政助理刘一。很快,老两口就被纳入了保障范围。更让张大爷没想到的是,刘一同步将他家的信息推送至医保部门,让他们及时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政策。
“依托‘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工作机制,困难群众可以‘一站式’享受多项救助。”刘一告诉记者,“通过‘救助通’平台,我们可一键将信息精准推送至相关部门,让救助工作更便捷高效。”
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起,鸡西市开始推进“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形成民政牵头,人社、卫健、教育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实现数据共享。在推动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梳理50项政策,形成“暖心牵挂政策供给清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困难群众“一单在手,政策明了”;优化申请流程,相关部门明确专项救助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结时限等,科学设计申请表单,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依托鸡西市“救助通”平台,民政部门将审核认定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需求,精准推送至相关部门……一套“组合拳”下来,困难群众只需填写“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申请授权承诺书即可完成申请。
“我们有线上线下两种申请方式,困难群众既可以直接前往乡镇(街道)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申请,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龙江民政通’小程序申请。对于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我们还提供帮办代办服务。”鸡西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许荣告诉记者,社会救助的申办时限也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办理环节减少6个,进一步提高了救助的时效性。
如今在鸡西市,已有1.4万名困难群众享受到“一次申请即享多项救助”的改革红利。
指尖可办、主动发现
救助帮扶更及时
“我们暂时回不去,还能通过其他方式申请救助吗?”日前,一对常年在山东务工、因疾病陷入困境的鸡西籍夫妻拨通了鸡西市民政局的咨询电话。
“你们别急,可以通过‘龙江民政通’小程序提出申请。”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在手机上完成了低保异地申请。这对夫妻“指尖”申请低保的背后,是鸡西市用科技赋能社会救助实践的探索。
“依托数字政府建设,鸡西市‘救助通’平台对接了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从主动发现、救助申请、资格审核认定到多部门转介,再到救助情况反馈,实现了‘一网通办’,让社会救助更加及时精准。”许荣介绍。
记者了解到,鸡西市民政局依托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设置58项风险预警指标,实时监测8.5万低收入人口。经过监测预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民政部门将申请人信息推送至“救助通”平台,平台再依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将信息和资料分别推送至相关部门,并向具体经办人发送短信提醒。
家住滴道区东兴街道的王先生是被“数据雷达”精准发现的帮扶对象。日前,街道民政助理张婷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上看到了一条预警信息,提示王先生因患尿毒症医疗支出较大。
张婷第一时间给王先生打电话了解情况,并约定了入户探访时间。经入户核实,55岁的王先生独自生活,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医疗费用。
在整理王先生的申请材料时,张婷发现他还有残疾人证,显示他为三级肢体残疾。“我们马上通过‘救助通’平台推送了王先生的信息,同步为他办理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张婷说,“过去是群众追着政策跑,现在是政策追着需求跑。”
技术赋能更体现在服务闭环上。各部门办结救助事宜后,结果会实时回传至“救助通”平台,汇集到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最终形成“幸福享有清单”。救助对象可以通过“龙江民政通”小程序,随时查看自己享受到的救助政策。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还会每季度把纸质版“幸福享有清单”送上门。
精准帮助、个性关怀
救助服务可感可及
“改革不仅要解决‘有没有’,更要关注‘好不好’。”许荣告诉记者,“我们深入了解困难群众实际需求,联动社会力量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努力将‘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小程,我想麻烦你帮我去买洗衣粉和牙刷。”7月4日晚上,鸡冠区南山街道社工站社工程琪接到了特困老人曲大爷的电话。
“没问题,曲大爷,我明天一早买了给您送去。”程琪爽快地回应。
第二天,程琪和志愿者到超市,一边细心对比价格、质量,一边与曲大爷电话沟通,帮他挑选到了称心的物品。
曲大爷独自一人生活,因患有视力障碍,出行不便。社工的介入,让老人的生活更便利、更安全。他去医院检查身体时,社工全程陪护;过年过节时,社工链接爱心资源,为他送去慰问物资;他需要办理业务时,社工第一时间上门帮他整理材料,替他“跑腿”……“多亏了这些孩子,我的日子越过越踏实了。”曲大爷感慨道。
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并非个例。在鸡冠区东风街道,低保对象梅大爷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民政部门的温暖。梅大爷曾做过心脏支架手术,腿脚有些不便。母亲离世后,他一度情绪低落。街道社工站的社工经常上门陪他聊天,帮他解开了心结。过年时,社工还陪他包饺子、一起吃年夜饭。
“我怕冷,想要一个电暖器。”东风街道社工站开展圆梦人志愿服务项目时,梅大爷说出了他的心愿。社工迅速链接社会资源为梅大爷送去了电暖器,爱心企业还承担了后续的电费。
记者了解到,除代买代办服务外,民政部门还联动社会力量为困难群众提供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全方位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心关爱。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进一步完善民政部门统一认定低收入人口,信息分层管理、因需推送,多部门分类救助、结果反馈的运行机制,建立‘一户(人)一条闭环救助链’,形成弱有众扶的‘幸福清单’。”鸡西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