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切实解决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护理难题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 安徽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
淮南市通过拓展服务渠道、创优服务模式、规范业务流程,切实解决特困人员住院期间的照料护理难题,真正做到急有所“保”,病有所“护”。
一是申请程序便捷化。报案形式多样。保险公司设置报案热线电话和APP网上报案程序,24小时提供报案服务,做到“一号拨通、一键服务”。为市辖区每名特困人员发放政策宣传页,入户面对面讲解报案流程。服务流程简化。只需提供参保对象姓名、身份证、医院地址,保险公司15分钟内安排驻院代表主动前往病房核实人员信息和护理条件,对于失能半失能人员,经数据比对后直接安排护理服务;其他类型人员结合认定情况,符合护理条件的24小时内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或者护理补贴。赔付流程加速。建立护理补贴理赔绿色通道,整合医疗保障、医院、康养机构的数据资源,出院后7个工作日内实行护理补贴“一站式”赔付。
二是服务模式灵活化。针对特困供养人员生理上行动不便、思维上模糊不清、认知上存在障碍等特殊需求,市民政局改变传统的单一现金赔付模式,转为“等值服务为主、现金赔付为辅”的灵活服务模式。针对达到护理标准、住院期间无人照料的特困供养人员提供32项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和24小时陪伴看护、情绪安抚等心理疏导服务,不发现金补贴;对达到护理标准却因特殊情况无法提供护理服务的,按照政策标准发放护理补贴,全面实现“应护尽护、精准护理”。今年10月落实新模式以来,市辖区报案登记共计80人次,享受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护理服务69人次,享受住院护理补贴2人。
三是护理业务规范化。市民政局与保险公司综合研判,科学制定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高质量标准化的护理服务,提升项目可持续性。建立护工、巡查两支队伍,对陪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业务考核和业务监督。制定陪护人员准入指标,明确年龄、身体状况和护理专业等,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业务能力。对照考核标准、陪护质量检查标准,通过“定期随访+不定期巡查”方式,对照护服务质量进行巡检,确保照护服务落到实处。每季度通过电话、问卷等方式调研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构建一套合理的绩效评价监督体系,切实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高质量服务。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sxdt/1226397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 南县关爱困难群众,助力温暖过冬
下一篇: 乡村著名在行动(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