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生关注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民政舆情 > 正文

新重庆·老地名丨巫山——李季达故居

发布时间:2024-12-30   来源: 重庆市民政局   作者:佚名  

  李季达故居

  

  壮美的长江巫峡,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巫峡镇地处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在没有搬迁之前,镇上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名起云街,李季达故居原址就位于起云街69号。

  李季达(1900—1927)天资聪慧,5岁入私塾,10岁入县立小学,15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来进入一所半工半读学校,边做工边学习了三年。其间,他十分关心国内外政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同学中很有声望。

  1918年,吴玉章等人发起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7月,李季达瞒着家人,考入留法勤工俭学四川分会设立的成都第二届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法文。入学不久,李季达和同学们便加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北京卖国政府的革命洪流之中。他被推举为学生代表,带领同学们上街游行。

  那时,成都昌福馆有一家书店,叫华阳书报流通处,专门出售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李季达经常抽空去阅读这些刊物。此后,他开始意识到要想解救中国,就必须实行社会主义。但这时,他还未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了解还很肤浅。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李季达和穆青、程秉渊、黄映湖等13位同学成立了一个宣扬和实行劳工神圣的团体“劳人团”,由肖、穆、李三人负责。他们想从教育入手,将“工读主义”作为“改造社会、解救中国”的救世良方,设想通过工读方式“养成一种勤工俭学的学风,使他们(指人民大众)闻风而动,将来人才日益多了,民智日渐进了,为贵族政府奔走的人一天天少了,贵族的政权就会日益消亡,那平等自由的社会就自然的兴起”。

  1920年12月,李季达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旅程。1923年秋,他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春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旅欧总支部法国支部的成员。同年9月,他受党组织选派,同聂荣臻、蔡畅等人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1925年6月,李季达奉调回国担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组织反帝爱国的工人群众运动。

  1927年4月,全国局势急剧变化,蒋介石叛变国民革命,张作霖与蒋介石遥相呼应,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开始了大屠杀。4月初,李大钊等人在北京被捕。18日,江震寰等15位革命志士在天津被杀害。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李季达格外镇定。他一面嘱咐各级组织谨慎行事,一面将党的重要文件和全天津500名党员的名单巧妙地存放在法租界浙江兴业银行总行的第一号保险柜里。同时,将地委机关转移至松寿里79号,后又移至59号路求志里17号,以保证党组织的安全。

  6月,中共临时顺直省委在天津成立,李季达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8月初,小刘庄区委管辖的海津地毯三厂党支部被破坏,官厅捕去在陶园开会的市委组织部部长粟泽等四人。由于叛徒出卖,加上敌人多处卧底,先后有12人被捕,李季达夫妇也于8月16日在南开体育社典华学校内被捕。

  李季达化名李吉荣,在监狱里与敌人进行了英勇斗争,遭受了压杠子、灌辣子水、点天灯等酷刑,几次昏死过去。凭着一副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他始终坚贞不屈。亲友探望送给他的食物和用品,他总是分给难友们共同享用。党组织曾发动五十多家巨商出面具保,亲友也多方营救,但终无效果。除王贞儒、赵狱龄等人因“罪证不足”获释外,敌人最后还是决定杀害李季达等人。

  死亡,在李季达意料之中。他泰然自若,为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生命没有丝毫遗憾。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想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和亲人,终于有时间从容地给亲人写信了。他在信中对亲人们说:“这也许是我给家中最后的信了。希望哥哥们听从我过去的劝告,不要买田,不要剥削人,要靠劳动养活自己。”他托人把信和一本当年在法国买的字典转交家人作为永久的纪念。他也想念监禁在同一监牢、结婚不久的妻子。虽然近在咫尺,却无法向她道声珍重。今后他再也不能尽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了。但他深知,志同道合的妻子是会理解自己的。

  1927年11月18日,李季达、粟泽和地毯三厂工人青年团员姚宝元三人被军阀褚玉璞押至刑场处决。当日,天津《益世报》报道:李季达等虽“发须过长,但面色不改,立在车上,大声疾呼,打倒军阀!坚持到底!”等口号。李季达把敌人对他“押赴刑场,游街示众”的机会,作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愤怒声讨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屠杀工农、摧残革命的滔天罪行的讲坛。

  《益世报》报道说:他义正词严、大义凛然的临别演说“气壮山河,怒发冲冠持续一个多小时”,“其壮烈情景,感天惊地,鹄立候观的津埠人民无不为之感动”。在“围观者人山人海的南市上权仙前刑场”——白骨塔刑场,李季达知道为党尽义务的时间更短了,他一面大声演说,一面高呼“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倒万恶的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

  当日下午1时,年仅27岁的李季达倒在刽子手的枪下,走完了他短暂却光辉的一生。

  2012年,李季达故居在巫峡镇龙江村一社复建。巫山县于2016年启动李季达事迹陈列馆陈列布展工作,并将故居与陈列馆多元化结合,诠释了李季达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原文链接:https://mzj.cq.gov.cn/sy_218/bmdt/mzyw/202412/t20241227_140271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住建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民生关注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民生关注网 guanzhu.ms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4

联系电话:010-56232582 13391776757 010-56278284 13366461258 010-53386795
监督电话:1861082293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