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三项措施切实发挥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
时间:2023-12-30 17:15:48 来源: 作者: 点击:
临时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给予家庭或个人的应急性、过渡性的一项救助政策,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兜底性救助制度。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民政局始终厚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情怀,充分发挥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对生活出现临时性困难的群众及时进行帮扶救助,编牢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及时实施临时救助救急难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对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暂时、突发困难的家庭已经给予过救助仍存在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采取“跟进救助”、“一次性审批”、“分阶段救助”的工作方式,对于发生急难情况,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进一步简化急难型临时救助的审核审批程序,开展“先行救助”。推进由急难地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切实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截至2023年11月份全市共支出临时救助资金4015.74万元,共救助22037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120人次,支出资金较上年同期增长17.52%。对非户籍地人口实施临时救助115人次,支出资金为20.37万元,较上年同期救助增长72人次,支出资金较上年同期增长141.64%。
落实临时救助政策温暖困难群众
巴彦淖尔市民政局积极落实临时救助相关政策,在民政网站、公众号、河套微传媒等各类平台公示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求助有门、受助及时”,针对不同救助类型,采取分类救助、分级审批方式,及时拨付苏木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432万元,简化审核审批程序,根据困难群众实际情况提升临时救助审批额度最大为5000元,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取实物救助、转介服务等方式给予临时救助。加强对受灾情影响临时遇困人员救助,全市共摸排受灾群众6722户,共23160人次,共对因灾生活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220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31.76万元。
主动救助织密困难群众暖心网
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发挥嘎查村(社区)组织、社会救助协理员等作用,组织嘎查村(社区)组织、社会救助协理员、社区网格员走访探视困难群众,对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同时,建立了民政、乡村振兴、医疗保障、教育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定期交换数据进行动态监测,重点对因重大疾病个人累计负担超过1万元,予以跟踪调查,确保得到及时救助。积极与妇联对接,对各旗县区妇联筛选出的20名未给予专项救助的“两癌”患病妇女,主动上门排查、登记在册,及时进行帮扶救助,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0.37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原文链接:http://mzt.nmg.gov.cn/mzzx/jcxx/shjz/202312/t20231228_24331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