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民生关注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救助 > 正文

“三项”措施打通为民服务快捷通道 ——赤水市率先推动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下放改革试点

时间:2021-12-08 23:18:30   来源:  作者:   点击:

  2021年以来,赤水市抢抓机遇,大胆创新,率先在天台镇和官渡镇推动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改革试点工作,通过采取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工作流程、注重服务保障“三项”措施,着力打通为民服务快捷通道,让服务管理更加便民惠民,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兜底保障功能更加突显。截至目前,天台镇纳入低保449户1089人,特困供养48户52人,官渡镇纳入低保536户1182人,特困供养166户171人。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放得下”。组织统筹有序,下发《赤水市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审批权限下放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改革目标、改革措施、改革流程、实施步骤逐项细化,为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遵循。责任压实有力,市民政局紧抓具体统筹,试点镇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村(居)驻村工作组、“两委”成员和社事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机构,逐步形成“市民政部门领着抓、乡镇负责牵头抓、村(居)一线具体抓”的工作格局。跟踪督办有效。市民政局认真履行审批权下放工作的监管指导主体责任,由程序上的审批转换为审批备案管理,承担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工作监管,负责业务指导培训、资金发放和管理。实行事前组织镇村经办人员业务培训,事中专人业务指导,事后强化抽查监管,监督镇主体责任落实,督促镇严格按规定落实政策范围、标准和程序,做到“放权”不“撒手”。

  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接得住”。一是严把程序入口关。由试点镇人民政府受理申请、安排入户核查、组织民主评议、落实公开公示、执行审核审批、依规动态管理。村(居)负责协助镇政府做好入户调查、资料收集、民主评议、经济状况核查、公开公示、政策宣传解释等工作。同时成立驻村(居)干部、村(居)“三委”成员、村(居)民组长、村(居)民代表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村民组、村(居)、镇三级审核把关制,严把程序入口关。二是严格审核审批关。为规范对象认定,试点镇将评议会延伸至组一级,通过村(居)民组召开群众会,对拟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收入、财产等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经入户调查、经济核对,按程序执行近亲属回避制度,召开村级民主评议会对申请人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等情况以及能否纳入低保和特困进行民主评议,并将结果报镇政府备案,从制度上完善审核审批机制,确保了对象精准认定不错不漏。三是严把资料归档关。乡镇安排专人负责分类收集、规范归档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一户一档资料,方便查询和动态管理。建立面积达标、设施齐全的标准化档案室,购置专用的档案盒和档案袋,配备档案管理员专门负责低保、特困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借助贵州省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运用信息管理、查询、动态管理和乡村联网“四大功能”,实现纸质管理信息、系统查询信息和档案盒案卷目录“三位一体”的现代管理体制,随时精准掌握低保家庭收入情况发生变化、人员变动,做到低保工作与低保档案动态一致。

  注重服务保障,确保“管得好”。一是强化业务指导。赤水市民政局组织业务骨干深入试点镇和村(居)点对点开展业务培训,学习讲解政策,理顺办理流程,指导试点镇、村开展民主评议工作,为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是注重答疑解惑。试点工作中针对镇、村反馈的疑难问题,市民政局及时收集汇总,建立相关台账,并组织业务骨干定期进行会商研讨后进行准确答复,及时答疑解惑、处置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确保每一项政策在执行上不出“偏差”,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整合镇级包保干部、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成员和包组干部等力量,通过并入户宣讲、发放宣传资料、“村村通”广播、群众院坝会、镇村两级公示栏形式,围绕巩固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试点工作进行深入宣传发动,让群众及时了解民政相关惠民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


原文链接:http://mzt.guizhou.gov.cn/ywgz/shjz_51933/202112/t20211208_719519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